看教程不够直观,那就看视频吧! >>点击加载视频
如果不出所料,我理解的各位生信人目前的现状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:待在测序公司,充当测序的附庸,目前正在饱受着测序价格下降的蚕食;待在一个7-8人的湿实验实验室里,别人都在跑胶,pcr,只有你在敲打着键盘,计算个差异,筛选个基因。
还有其他的几种情景,我是不敢去深入的想象。
生物信息,是利用计算机的技术深入挖掘生物知识的。说白了,我们是大数据挖掘工程师。
但是生信人很少有人能够拿到对得起的待遇。
问题出现在哪里呢,个人觉得问题出现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上。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服务科研,主要模式是测序服务和常规的分析服务,测序服务的费用之前较高,标准相比分析也比较好制定,所以分析服务也有成为了他的附属品。但是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,分析服务继续充当附属的空间几乎不存在了。当然生信分析的价值也慢慢的凸显出来,所以作为附属的生信分析这些年应该走上舞台了。
但是貌似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的。只做纯粹的个性化的分析,非常有逼格,但是愿意付费的很少,基本上是卖好不卖座。
除了去富士康,还能怎么办。
我觉得在测序的应用层面上,有很大的市场。目前国内也少有公司涉及。谷歌公司有google genomics产品,主要是帮助用户进行数据存储、管理和分析。基因的云存储也滋生了一些新生代公司,例如Tute Genomics,,Seven Bridges和NextCode Health,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医院和科学家门搭建搜索基因数据的浏览器。
更为重要的一点意义是,这项技术的进步能够逐渐搭建起全球DNA互联网。“在未来比如说有位肺癌病人,医生会将他的健康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基因组信息分别排序,在DNA互联网中检索其他几千万的基因信息。接着医生会告诉病人,‘通过检索配对得出,这款药物对你的癌症很有疗效’。”这对于治愈癌症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。
国内的医学应用是怎么玩的呢,买了一堆芯片,测一堆数据,然后并不在乎这些数据的意义,就直接扑到应用端。
在大家都在往应用端砸钱,做搞所谓的天赋基因,所谓的基因检测+保健品,然后赚的彭满钵满的时刻。国内很少有公司,有单位,能够坚守去构建数据应用的地基,也就是整套可以参考的,可以使用的,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。
这里生信分析是缺位的,没有真正去做数据库的生信人。
生信人,除了去富士康,还可以去做这些。
我们首先去构建生信人的数据库,自己开发大数据成长的沃土,然后可以依靠这些沃土去深入的挖掘更为精细的服务。这个我觉得是生信人可以看到的未来。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